日前,市委、市政府出臺《關于開展省會城市建設管理攻堅提質行動的實施意見》,工作目標如下:
力爭通過3年不懈努力,城市布局更加合理,城市建設更加精致,城市管理更加精細,城市主要基礎設施指標、基本公共服務指標和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進入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方陣,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美省會城市,實現省會承載能力、管理水平、宜居條件、特色魅力、生態環境的大提升,努力把石家莊建設成為產業層次高、城市品質高、文明程度高、幸福指數高,經濟實力強、創新動力強、改革活力強、帶動能力強的現代省會、經濟強市。
主要任務
大力開展拓展發展空間、提升城市風貌、改善人居條件、優化省會生態、整治城鄉環境、提高承載能力、精細城市管理、打造交通樞紐、提速縣城建設9大專項行動,重點實施32項任務。
01
(一)拓展發展空間。圍繞建設現代省會、經濟強市目標,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,完善城市功能,疏解主城區人口,打造生態隔離體系,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組團式城市格局。
1.優化空間布局
加快推進總規修編。加快推進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,2018年完成上報成果的編制,2019年—2020年做好修改完善、配合報審等工作,力爭盡早批復實施。
2.加快正定新區建設。把正定新區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主戰場,舉全市之力給予政策、要素支持,推動正定新區建設提速提效提質。
全力打造先導區。按照“集中片區早出成果、項目建設快速推進、新區形象初步展現”的原則,重點打造周漢河以南、河陽路以北、園博園大街以東、新城大街以西4平方公里的先導區, 2018年底前實現道路全部通車,水電氣暖訊全部配套,石家莊國際展覽中心、市圖書館、市規劃館、市青少年宮全部投用;2020年亞宇喜來登五星級酒店等商業綜合體建成投用,新區先導區初具形象。
完善基礎設施。加快軌道交通建設,力爭2019年地鐵1號線正定段通車試運行,2020年實現主城區和正定縣(正定新區)全線貫通。加快道路交通建設,啟動新元高速下沉工程前期工作,完成新城大道北延和太行大街北延工程。加快綜合管廊建設,2018年全面完成隆興路東延等15條、30.86公里綜合管廊建設并實現運營,建立健全地下綜合管廊運營、維護、管理等相關制度,2020年實現各類管線全部入廊。
完善公共服務功能。加快石家莊國際展覽中心建設,確保2018年4月試運行,2018年5月竣工投用,2018年積極爭辦一批國際性和全國性展覽、會議等活動,努力打造國際性會展品牌。加快推進職教園區建設,市交通運輸學校等4所學校2018年9月招生投用,市城市建設學校等5所學校2018年下半年開工建設,2019年9月建成投用。積極推進大學園區和醫療服務設施建設,力爭2018年河北地質大學新校區全面開工建設,2018年下半年啟動河北中譽中醫院建設,推進省二院正定新區醫院建設和正定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工作。
02
(二)提升城市風貌。以打造重點片區、重點街區為抓手,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,彰顯現代省會魅力。
3.加快中央商務區建設。啟動實施南至裕華路,北至和平路,西至站前街、公里街、車輛廠前街,東至新勝利大街為核心的中央商務區建設,提升改造車輛廠片區,建設解放廣場,改造老客站、長途客運站片區,加快推進自強路金融創新開發區改造提升,開展灣里廟、南三條市場綜合整治,打造城市記憶與現代產業交融、彰顯省會特色的標志性街區。
4.推進新客站東廣場商務區建設。完善區域道路交通基礎設施,建設以高端商業、商務辦公、創意研發為重點的產業聚集區,到2020年初步形成城市新名片。
5.打造2條精品街道
建設解放大街(新勝利大街)中央景觀大道。實施新勝利大街及中央綠軸建設,2018年完成跨裕華路橋、槐安路以南西半幅建設;2019年底前實現東半幅12.2公里道路貫通;2020年建設西半幅及中央綠帶,形成雙向8車道的城市南北向中央景觀大道。
中山路商業繁華大道。按照高端大氣、繁華時尚的地標性精品街道標準,對中山路長約3公里街區進行整體景觀提升,重點對道路斷面、沿路綠化、樓前鋪裝、城市家具、建筑立面和夜景亮化進行整飾提升,塑造商業氛圍突出、文化內涵豐富、生活氣息濃郁的街道空間,2018年底前完成改造提升工作。
03
(三)改善人居條件。把改善居住條件作為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,尊重群眾意愿,因地制宜、有序推進,宜拆則拆、宜整則整,促進省會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不斷提升。
6.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。采取原地回遷、異地安置、原址翻建等方式,重點對主城區D級危房、危舊平房、筒子樓以及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危舊樓房進行改造,3年內全部啟動棚戶區(危房)改造任務。
7.實施老舊小區整治。對主城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,以小區內道路、路燈、綠化、排水等基礎設施改造整治為重點,同步進行供水、供電、供熱等設施改造,持續提升老舊小區環境面貌和居住舒適度。2020年全部完成主城區四區老舊小區整治任務,并建立長效機制,實現老舊小區配套齊備、管理有序、環境整潔的目標。
8.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。堅持分類指導,逐村制定改造方案,明確年度工作任務,積極穩妥推進改造工作。
9.完善保障住房體系。按照省下達的任務,加快保障住房體系建設,確保超額完成省定年度目標任務,其中2018年建成公共租賃住房5000套,完成2015年政府投資建設公租房分配任務的85%。
04
(四)優化省會生態。依照“一河兩岸”、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布局,以滹沱河生態修復為重點,加快建設城市生態隔離體系;以提升園林藝術品位為目標,增綠量、添色彩、提品質,著眼于方便市民游憩,優化景區和水系周邊交通路網,增加城市家具和公服設施,著力建設宜居宜游的北方綠城。
10.推進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。按照“一年出形象、兩年見成效、三年成精品”的要求,加快推進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建設,2018年10月1日前藁城段河槽治理基礎性工程基本完成,灘地綠化初具規模,市區段生態綠廊及生態景觀基本建成,2019年完成滹沱河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建設任務。
11.改造提升城市水系。2018年啟動環城水系、民心河、太平河沿線整體改造提升;2019年啟動勝利公園、高遷公園提升改造,實施總退水渠綠化提升;2018年6月底前,啟動小清河濕地公園建設工程;2020年完成泊水公園、天山公園改造,對城區水系進行整體提質,打造水綠交融的游憩空間。
12.提升園林品質。2018年基本建成龍泉湖濕地、鐵路文化公園、西兆通公園、西環公園、體育公園南區、民俗公園等6座公園,啟動毗盧寺公園建設和平安公園、裕西公園等9座公園以及小壁林區提升改造;2019年啟動滹太公園、南部公園、太平河公園建設,實施長安公園、文化廣場等4座公園改造提升;2020年啟動義堂公園和東南中心公園建設,實施民心廣場、西清公園等3座公園提升改造。
05
(五)整治城鄉環境。以城市垃圾處理和二環路—三環路之間城郊接合部環境整治為重點,著力建立長效機制,解決源頭問題,杜絕盲區死角,推進城市管理從中心區向外圍延伸。
13.提升垃圾處置能力。出臺《石家莊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實施方案》,八區一縣建成區內所有黨政機關、各類學校、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,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%;2018年橋西區日處理1200噸生活垃圾壓縮站正式運行,裕華區、高新區大型垃圾壓縮站開工建設,到2020年各區(縣)分別建成日處理500噸以上大型垃圾壓縮站1座;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,謀劃新建1座大型的生活垃圾填埋場。推廣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模式,謀劃建設1座年處理300萬噸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處置場。加強市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收、運、處體系建設,提高資源化、無害化處置能力。謀劃新建1座日處理能力600噸的糞便無害化處理場。加強積存垃圾清理,嚴防隨意傾倒垃圾。
14.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和污泥處理。加強黑臭水體排查,對2017年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體加強監管,建立長效機制,實現長治久清;對新發現的黑臭水體,建立臺賬,制定方案,2018年底前完成整治。加大污泥處理力度,2018年推動《石家莊市主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實施方案》出臺,加快建設污泥處理設施,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理。
15.黃土裸露地面整治。2018年2月底前完成市內四區、高新區裸露地面摸排工作,明確底數,建立臺賬。全面啟動綜合整治,6月底前完成重點區域、重點部位鋪裝覆蓋和綠化硬化,年底前全部完成。
06
(六)提高承載能力。按照建設現代省會目標,強化生態修復、城市修補,抓重點、補短板、強弱項,加快供水供熱等市政配套設施和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。
16.加快市政配套設施建設
扎實開展“公廁革命”。編制《石家莊市中心城區公廁建設規劃》,按照“統一規劃、分步實施、節能環保、打造亮點”的原則,2018年—2020年,以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環保公廁建設。2018年對主城區所有公廁進行提升,確保美觀大方、干凈整潔。
抓好供排水工程建設。繼續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和自備井封停聯通工程,2018年完成西北水廠二期深度處理40萬噸預臭氧設施建設。啟動主城區14條供水主管道新建和改造,2020年全部完成任務。加快雨污分流改造,2018年完成10條道路的改造任務,2019年完成26條道路的改造任務,2020年完成23條道路的改造任務,改造主城區和高新區雨污分流排放管道,市政道路全部實現雨污分流。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,2018年啟動30平方公里重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;推進橋西污水處理廠10萬噸/日擴規工程,2020年主體完工。
做好供熱服務保障。完善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工程,抓緊啟動上安電廠廢熱入市工程建設,2018年出臺供熱提質增效長效管理辦法和清潔取暖實施方案,9月底前完成主城區老舊小區二次管網改造,提升清潔能源供熱面積,到2018年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80%,2020年達到95%。
17.健全各類公共設施
加強教育設施建設。2018年出臺《石家莊市居民住宅項目配套教育設施移交管理辦法》等文件,加快新建居民小區配建教育設施的移交管理,確保配建教育設施與住宅建設首期項目同步規劃、同步建設、同步交付使用。2018—2020年,八區一縣新改(擴)建義務教育學校120所、幼兒園50所,完成市二中整體改造工程、市五中整體改造工程、市十五中整體遷建工程。
加快醫療設施建設。2018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市第四醫院談固新院區、市中醫院東院區。2019年完成市第一醫院趙卜口新院區建設,力爭2020年底前市第一醫院趙卜口新院區和市婦幼保健院(市兒童醫院)建成投用。
加強文化設施建設。啟動博物館新館建設,加快推進正定新區大劇院、正定新區美術館建設。
完善體育設施建設。全力推動全民健身中心、石家莊射擊館、裕彤國際體育中心、中山體育館等大型場館設施建設,確保2018年河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圓滿舉行。謀劃好滹沱河馬拉松賽道、自行車賽道建設,實施社區多功能運動場、健身路徑等便民惠民工程,確保每年都有新進展。
07
(七)精細城市管理。創新管理機制,完善考評體系,提高投入標準,著力從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抓起,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。
18.道路清掃提質。2018年實現主城四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90%的目標,2019年實現全覆蓋;推進考核公平公正和科學精準。對沒有物業管理機構的老舊小區,逐一制定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工作方案,落實責任主體,實現居民小區清掃保潔全覆蓋。
19.市容秩序整治。實施占道攤點拉網式清理,推行門前“三包”、紅黑榜、路(街)長制全覆蓋,建立占道經營整治長效管理機制;拆除沿街違章私設的各類棚亭,清理規范早餐車、自行車修理攤等;對占道市場分類治理,2018年底前取締二環內全天候占道市場。開展非機動車停放整治,將非機動車停放納入門前“三包”管理范疇,督導共享單車企業加大維護運營力度,保證車輛規范停放。
20.改善交通秩序。加快路網建設,2018年完成新建、改造道路的前期謀劃,2019年啟動建設,力爭2020年完工。加快停車場建設,2018年出臺停車場建設管理配套文件,從2018年起,每年建成10個以上停車場,到2020年至少建成社會停車場30個以上。每年打通10條斷頭路,集中開展2次交通秩序大整頓,確保路面交通秩序明顯好轉。
21.整治違法建設。2018年“雙違”拆除由主城區主次干道向小區內延伸,同時對市政設施建筑圍擋進行全面排查,限期完成施工,實現還路于民,2018年底前形成防控違法建設的長效機制,實現違法建設整治常態化。
22.推進智慧城管建設。2018年將數字城管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整體布局,拓展問題自動采集功能;2019年完成數字城管升級改造,建成城市管理“一張網”,實現資源共享,打造城市管理“一張圖”;2020年進一步拓展業務功能,實現大數據融合,形成城市管理“一個庫”。
08
(八)打造交通樞紐。以實現連接京津及周邊省會城市“1.5小時交通圈”、連接所轄縣城“1小時交通圈”和連接組團區(縣)“半小時交通圈”為目標,加快城市交通體系建設。
23.鞏固鐵路樞紐地位。加快推進京石城際鐵路前期工作,力爭2020年京石城際保石段開工建設。
24.完善高速路網體系。加快實施南繞城高速、太行山高速建設,力爭2018年底前建成通車;加快津石高速、石衡高速公路建設,力爭2018年啟動建設,2020年底前建成通車;積極推進繞城高速以內高速公路城市化改造。
25.加快推進繞城公路建設。重點實施S339和S337項目,力爭2018年底完成前期跑辦并開工建設;啟動307國道城市化改造(井陘——晉州)前期工作,打造1條貫通市域東西,集交通、旅游、展示于一體的示范道路。
26.打造聯通組團區的快速通道。按照“快軌通縣鎮,地鐵貫主城,有軌郊區行”的原則,研究修編軌道交通線網規劃,爭取早日獲得國家批復,盡早開工建設。
27.加快軌道交通建設。2018年1號線二期、3號線一期工程北段實現“洞通”,2019年通車試運營;2020年2號線一期工程通車試運營。積極謀劃開工新的軌道交通線路,爭取2018年4、5、6號線105公里線路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復,早日開工建設。
28.改善公交、自行車交通設施。2018年完成90公里公交專用道建設,建成城區百公里公交專用道網絡,提高公交行車速度和服務水平;2020年底前在裕華路、中華大街2條主要街道的97個點位建設127座電子站牌。2018年完成自行車高速路示范項目研究,2020年底前建成5公里以上示范段,加快建設自行車友好城市。
09
(九)提速縣城建設。2018年所有縣(市)全部建成省級園林縣城,全部退出全省縣城建設后30名;到2020年全市縣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。組團區要對標主城區全面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。
29.加強基礎設施建設。實施“小縣大縣城”戰略,統籌推進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,加強縣城道路、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,打通“斷頭路”和“卡脖路”,推進國省干道繞出縣城。實施縣城供水、排水、供熱、燃氣等老舊管網和雨污分流改造,2018年、2019年各完成40%的改造任務,2020年全部完成。加強污水、垃圾處理設施建設,2018年縣級市、縣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4%和88%,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5%和93%。大力實施“煤改氣”“煤改電”替代工程,2018年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率達到80%,2019年、2020年分別達到90%和95%以上。
30.完善公共服務設施。統籌建設文化、教育、醫療衛生、商業網點、健身場所、文化娛樂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,打造彰顯縣城魅力特色的地標建筑,形成功能齊全、布局合理、特色鮮明的15分鐘便捷生活圈。按照“抓重點、補短板、出亮點”的基本要求,2018年統籌推進公共場館集中區域規劃建設,2020年完成城市公共服務中心的整體打造。推進縣城“公廁革命”,每年新建或提升3至5座,2020年每平方公里至少建成2座精品公廁。
31.提升縣城景觀風貌。按照縣城容貌提升規劃,2018年每縣(市)各打造1條高標準迎賓景觀大道、2條標志性街道和3條城市景觀路,完成40%的小街小巷整治;2019年完成主街主路和小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務量的80%;到2020年將縣城的主街主路全部提升為省級樣板示范路,完成全部小街小巷的整治提升。加快公園綠地建設,2018年每縣(市)至少打造1座公園,達到四星級標準,正定縣、晉州市爭創國家園林縣城,趙縣、靈壽縣創建成省級園林縣城,2020年國家園林縣城力爭達到2~3個。2018年整治違法建設和違法占地“清零”并建立長效管控機制。加快推進城中村、老舊小區和舊廠區改造,2018年完成80%的改造任務,2020年全部完成改造。
32.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。2018年集中開展環境衛生、廣告牌匾、占道經營、交通秩序、集貿市場等綜合整治行動,不斷提升市容環境。全面推廣“以克論凈、深度保潔”做法,2018年縣城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%以上,正定縣、無極縣、行唐縣、新樂市創建成省級“潔凈城市”;2019年元氏縣、平山縣、井陘縣、深澤縣創建成省級“潔凈城市”;2020年實現機械化清掃全覆蓋,所有縣城全部創建成省級“潔凈城市”。
上一篇:雄安新區將開展智能汽車示范運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