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的發展,富含個性化特征的生物識別技術在生活中不斷得到應用。繼指紋識別時代的漸漸成熟,“刷臉”成為新時期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,“刷臉”時代或將在短期內助推各行業的高效發展。
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又一突破性的發展,人臉識別已經在我國得到廣泛運用。未來,隨著我國3D掃描技術的發展,人臉識別技術準確性將不斷提高。
過去的2017年,無疑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一年,無論是安防監控領域,公安、司法和刑偵,還是自助服務,人臉識別正在向越來越多行業領域滲透,并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。在帶來更多便捷和安全的同時,人臉識別也為人們增添了不少休閑樂趣。
就在近日,谷歌推出一款“人臉識別”黑科技——Arts&Culture。其實2016年谷歌就推出了這款APP和在線頁面,只在最近又加入“Isyourportraitinamuseum”功能,簡單來說,就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自拍在博物館的藝術品中找到與自己相似的臉。盡管對該軟件褒貶不一,但確實掀起了一陣熱潮。
不過娛樂只是一項輔助技能,防護安全才是人臉識別作為一項高新科技的正經工作。就國內來看,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又一突破性的發展,針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引發的潛在問題,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逐漸得到運用,并維持了城市化發展的秩序,增強了安全保障。
目前,我國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應用于企業的考勤門禁、物業小區等的安全防護和金融領域的人臉識別開戶認證等。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其中考勤門禁應用占比為41%,安防應用占比為31%,金融領域的應用占比為20%??梢娙四樧R別技術也并非想象中那么“高冷”,它正在試圖貼近生活。
不知你們是否還記得,2017年為了應對春運返鄉大潮、方便旅客快速“進站”,北京西站等一些火車站開通了自助進站通道,采用臉部識別技術,讓旅客能夠刷臉進站。彼時,有不少人去嘗鮮體驗,引來了不少熱捧。
時過一年,在2018年的春運旅程中,人臉識別將再次現身。據悉,在今年春運中,廣西鐵路實名驗證已經實現了人臉識別,之后將會陸續完成南寧、柳州、南寧東、桂林北、玉林等站自助實名制核驗閘機的升級或新建工作。
不過,即使是為以安全、準確著稱的人臉識別也難免有讓人糟心的時候。想想去年蘋果新品機發布會上的尷尬境遇,如果類似的失誤出現在人流量如此之大的春運大潮中,就難說人臉識別是在為解決問題,還是制造問題了。
同時,有業內人士指出,整容能否識別,視具體情況而定。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對化妝的面部進行識別,但若整容幅度過大,機器無法識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此外,臉部信息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,不過這一點比較好解決,使用者只需去系統更新臉部照片就可以了。
由此來看,人臉識別技術也不是萬能的,多多少少存在著缺陷。不過技術發展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,隨著研發力量的加大,人臉識別技術總能克服這些難題。
有分析人士表示,在互聯網+模式的推動下,遠程金融體系和醫療體系的發展對人臉識別技術也會有較大的需求。這些日益增長的需求將對人臉識別技術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,同時倒逼著技術邁向更為成熟的階段。此外,隨著我國3D掃描技術的發展,人臉識別技術準確性將不斷提高。